首页

丝袜足娇论坛

时间:2025-05-28 10:07:21 作者:全球首艘水体自然交换型深远海养殖工船“湾区伶仃”号成功下水 浏览量:60348

  中新网珠海5月27日电 (记者 邓媛雯)由珠海市海洋发展集团投资2.6亿元建造的水体自然交换型深远海养殖工船“湾区伶仃”号,27日在广东江门正式下水。“湾区伶仃”号成功下水,标志着中国深远海养殖迈向“科技牧海”新纪元,将为珠海建设区域性海洋中心城市注入强劲动能。

全球首艘水体自然交换型深远海养殖工船“湾区伶仃”号27日在广东江门航通船厂顺利下水。梁冠贤 摄

  据了解,“湾区伶仃”号是世界首例、中国首艘符合船级社规范设计的可自航移动养殖平台,也是国内首创的集智能养殖、节能环保、渔旅融合于一体的超级养殖平台。

  珠海市海洋发展集团副总经理苏庆龙介绍,“湾区伶仃”号总长155.8米,设有12个独立养殖舱,养殖水体约8万立方米,年产能可达3000至5000吨,相当于陆地5000亩鱼塘的产量,是当之无愧的“养殖航母”“深海粮仓”。

  同时,“湾区伶仃”号应用了独创的全球首个船型首尾与柱稳式框架钢结构船身融合构型、水体自然交换技术,在降低能耗的同时提升渔获品质。工船具备自主航行能力,能够选择最佳养殖区域并躲避台风等自然灾害。

  据介绍,“湾区伶仃号”预计今年8月在珠海万山海域投产,未来将专注于养殖金鲳鱼、章红鱼、红瓜子斑鱼等高品质海产。

  苏庆龙表示,“湾区伶仃”号自2022年11月立项以来,先后克服了作为创新型项目在立项审批、设计论证、建造审核、登记注册等各环节遇到的挑战,成功让“全球首创珠海造”从蓝图变为现实。

  下一步,珠海海洋集团将坚持高标准冲刺工船剩余舾装任务,力争工船实现8月交付运营,深入探索和践行海洋经济多元化发展新路径,助力珠海“百千万工程”,为中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的“珠海方案”。(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仁爱礁见闻:菲律宾“坐滩”军舰制造“生态之殇”

天津9月7日电 (周亚强)记者从天津市金融局获悉,近日,在天津市“政、监、审、产、学、研”多方协作支持下,首笔专利转让和专利质押相结合的知识产权融资租赁创新业务在东疆落地。

安徽发布水稻、小麦两项农业社会化服务地方标准

信用修复作为一项政务服务,能否实现“一口办、一次办、一网办”?各项信用修复手段如何精准落地?在此方面,成岳冲重点提到了“数字思维”。

一见·从40年前的这篇文章,感悟总书记的思与行

毛里求斯新总理拉姆古兰宣布就职

鉴于多米尼加的相关要求,目前加政府的协助对象仅限于加拿大有效护照的持有者。乔利表示,加方将继续与合作伙伴和盟友合作,为更多人寻求其他选择。

在基层挂职这段时间,她发现浙江有很多故事,但碍于没有桥梁,“讲不出去”。她表示,在中国的外国友人往往既懂中国文化、了解中国发展实情,又熟知其祖国的社会、政治、文化环境。通过国际友人讲述中国故事,可以发挥他们“贯通中外”的巨大优势。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